mirror of
https://github.com/chai2010/advanced-go-programming-book.git
synced 2025-05-24 12:32:21 +00:00
Merge branch 'master' of https://github.com/chai2010/advanced-go-programming-book
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:
commit
60519264fe
@ -55,7 +55,7 @@
|
||||
* [6.4. 分布式队列(TODO)](ch6-cloud/ch6-04-queue.md)
|
||||
* [6.5. 分布式缓存(TODO)](ch6-cloud/ch6-05-cache.md)
|
||||
* [6.6. etcd(TODO)](ch6-cloud/ch6-06-etcd.md)
|
||||
* [6.7. confd(TODO)](ch6-cloud/ch6-07-confd.md)
|
||||
* [6.7. 分布式 id 生成器(DOING)](ch6-cloud/ch6-07-dist-id.md)
|
||||
* [6.8. 分布式锁(TODO)](ch6-cloud/ch6-08-lock.md)
|
||||
* [6.9. 分布式任务调度系统(TODO)](ch6-cloud/ch6-09-sched.md)
|
||||
* [6.10. 延时任务系统](ch6-cloud/ch6-10-delay-job.md)
|
||||
|
@ -41,6 +41,17 @@ Twitter 的 snowflake 算法是这种场景下的一个典型解法。先来看
|
||||
|
||||
## worker id 分配
|
||||
|
||||
timestamp,datacenter_id,worker_id 和 sequence_id 这四个字段中,timestamp 和 sequence_id 是由程序在运行期生成的。但 datacenter_id 和 worker_id 需要我们在部署阶段就能够获取得到,并且一旦程序启动之后,就是不可更改的了(想想,如果可以随意更改,可能被不慎修改,造成最终生成的 id 有冲突)。
|
||||
|
||||
一般不同数据中心的机器,会提供对应的获取数据中心 id 的 api,所以 datacenter_id 我们是可以在部署阶段简单地获取到的。而 worker_id 是我们逻辑上给机器分配的一个 id,这个要怎么办呢?比较简单的想法是由能够提供这种自增 id 功能的工具来支持,比如 MySQL:
|
||||
|
||||
```
|
||||
```
|
||||
|
||||
当然,使用 MySQL 相当于给我们简单的 id 生成服务增加了一个外部依赖。依赖越多,我们的服务的可运维性就越差。
|
||||
|
||||
考虑到集群中即使有单个 id 生成服务的实例挂了,也就是损失一段时间的一部分 id,所以我们也可以更简单暴力一些,把 worker_id 直接写在 worker 的配置中,上线时,由部署脚本完成 worker_id 字段替换。
|
||||
|
||||
## 开源实例
|
||||
|
||||
gosnowflake
|
||||
|
Loading…
x
Reference in New Issue
Block a user